2025年8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利用旱田治理 “镇赉模式” 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吉林省镇赉县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吉林省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东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会议汇聚多方力量,特邀中国工程院沈其荣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段英华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张伟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瑞福院长,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郭来春院长等行业专家;吉林省政府参事刘润华、省发改委副主任赵姝丽,白城市委书记李洪慈、市委副书记孙志刚,镇赉县委书记常忠诚等省、市、县三级领导亦出席会议。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燕山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计 150 余人参会,共探盐碱地治理新方向。

此次会议以 “科技赋能盐碱地治理,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吉林省 “千亿斤粮食” 产能建设工程,聚焦苏打盐碱地旱田治理的前沿技术、创新模式与发展路径,搭建高效交流合作平台。
开幕式隆重举行,多方共话盐碱地治理新蓝图
会议开幕式由镇赉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天琦主持。镇赉县委书记常忠诚在致辞中表示,镇赉县依托院士团队与吉林协联等代表企业,成功探索出“排盐、改土、培肥、创环境、调生态”为一体的盐碱地治理“镇赉模式”,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盐碱地改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白城市委书记李洪慈指出,盐碱地治理是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白城市依托吉林协联等企业,在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后续将持续完善 “镇赉模式”,推进盐碱地规模化治理与 “投融建运管” 一体化实施,抓实专业人才 “引育留用” 工作,大力发展盐碱地旱作特色农业,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镇赉县委书记常忠诚

白城市委书记李洪慈
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专家学者共献治理良策
主旨报告环节,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盐碱地治理展开深度分享。沈其荣院士以 “在利用中改良苏打型盐碱地” 为题作报告,系统提出苏打型盐碱地综合改良与高产栽培一体化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段英华研究员从物理、化学、生物改良三大维度,详细介绍旱地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案;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立军分享了企业 “旱田改良 5 步法” 的实践成效,以及 “一二三产” 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东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主任侯立刚,则介绍了耐盐碱水稻育种进展与产业化实践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段英华

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立军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所长侯立刚
此外,企业一线实践者代表也积极参与交流:家庭农场主分享 “稻蟹共养” 生态种植经验,多位企业代表分别介绍茭白改良盐碱地实践、蟹虾养殖产业发展前景、有机育苗基质项目,以及盐碱地改良产业化项目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内容务实接地气,视角多元覆盖全产业链。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展示治理成果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通过多元形式直观感受 “镇赉模式” 成效:集体观看镇赉专题片《科技与汗水的耕耘路》,深入了解当地盐碱地治理历程;参观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及改良产品展,近距离接触治理衍生成果;实地考察白城市苏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盐碱地改良基地、盐碱地国家试点改善水田一期项目、茭白种植及稻蟹养殖基地,亲眼见证玉米、水稻、茭白等作物长势喜人,“稻蟹共养” 等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初显,充分展现镇赉县依托科技力量、结合地域实际发展特色农业的显著成果。



此次会议通过多维度交流研讨与实地调研考察,为苏打盐碱地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与可复制的实践案例。未来,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推动 “政府 + 科研 + 企业 + 农户” 协作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盐碱地治理方案,拓展苏打盐碱地旱田综合改良利用新路径。
会议还受到新华社、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与报道,有效提升了 “镇赉模式” 的公众认知度与行业影响力,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贡献 “吉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