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亩产新纪录,吉林协联万亩水稻迎丰收!2024-10-11

  10月10日,由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东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组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与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重度苏打盐碱地全程绿色种稻改良技术核心示范区”迎来了机收测产。

  经过收割、运输、称重,含水量测定,按水稻高产创建实产验收办法以及专家论证确认后,测产结果首年改良水稻亩产达到548.6公斤,实现了盐碱地规模化首年改良破千斤。

  这一成果不仅创造了镇赉县新开重度盐碱水田(pH值>10,含盐量>5‰)规模化改良首年产量新纪录,更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今年,吉林协联承担了“镇赉县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改善水田)一期项目万亩方”项目的重任。

  为推进项目高质高效完成,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吉林协联联合攻关,种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吉粳129水稻品种,构建应用了基于柠檬酸石膏、柠檬酸降碱剂和生物有机肥等苏打盐碱土全程绿色改良技术,推动盐碱地治理从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从短期效益向长期可持续发展转变。

  吉林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巍介绍,吉林协联生产的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而柠檬酸的副产品柠檬酸石膏、液体有机肥最大的优点就是绿色、高效、低成本,以此开发的石膏类改良剂及柠檬酸降碱剂与传统有机肥、化学改良剂改土相比,每公顷至少可节约4000元,是改良盐碱土壤的又一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