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好“丰”景 | 吉林协联苏欣农场3000亩水稻喜迎丰收2023-09-28

  秋高气爽,稻浪飘香,吉林协联苏欣农场第一年改良的苏打型盐碱地上种植的3000亩水稻进入成熟收获期,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一曲曲丰收的“乐章”在这里奏响,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在这里铺展。

  9月25日上午,随着吉林协联执行董事王立军下田挥镰割下几株水稻后,“开镰啦!”随后,3台水稻收割机进入田间,来回穿梭在稻田之中“作画”,伴随着收割机阵阵轰鸣声,一片片水稻纷纷倒伏,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沉甸甸的稻穗瞬间“变身”金灿灿的稻粒。不一会儿,收割机的“肚子”就“吃得”饱饱的了,驾驶员将收割机的出粮口对准早已在田埂上“等候”多时的运粮车,金色的稻粒“哗哗”地流淌出来,犹如一道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阳光下闪着金子般的光亮。眼下,3000亩盐碱稻田进入丰收季,趁着好天气,全力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这是第一年改良的苏打型盐碱地上种的水稻,前几天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对水稻进行了测产,亩产超800斤呢。”说起这些,水田负责人脸上洋溢着喜悦。

  “为了保证水稻产量、减少农药施用量,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绿色理念贯穿始终,我们全程采用病虫害监测防控、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让小蠡农大米更绿色、健康、好吃。”

  “你看今年这稻子多饱满。看稻子饱满不饱满,要看最后面那粒,像这棵稻穗,最后这粒都圆起来了,这就证明这稻子熟得好。”协联在当地聘请管理苏欣农场水田的种田能手于树宝手里拿着一棵稻穗,对笔者讲述如何辨别水稻的成熟度。

  “现在收割,加工出来的米最好吃了,这稻棵下面还带点青,我们当地叫‘活棵’,如果稻棵全黄了,那就叫‘死棵’。”

  3000亩水稻品种是白粳1号和白粳2号,是白城农科院研发培育的种子,而经过改良的盐碱地,为水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在水稻插秧之前整地时,一次将有机肥施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全程使用“沃方”液体有机肥,不用任何化学肥料。

  盐碱地上好“丰”景,稻花香里说丰年。3000亩水稻将在10多天后完成收割,再经过除湿、剥壳、碾米、精选、抛光等工序,新米就可以上市了。中秋前后,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小蠡农新米啦!除了水稻,盐碱地上还种了玉米、甜菜、大豆等旱地作物,长势喜人,过了国庆也将陆续开机收获。

  唤醒“沉睡”的土地,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身“大粮仓”。国信协联以工业“反哺”农业,紧扣自身核心专长、核心技术、核心资源发展自己的产业,在盐碱地上播种希望,书写属于国信协联的“绿色奇迹”。